《堂吉诃德》(谭杰扬)
中学时,初看《堂吉诃德》入迷,只笑他是一个疯子骑士,驾着一匹驽马,穿一副杂凑破烂的盔甲,拖着干瘪瘦弱的身躯,四处猎奇冒险,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后来,耳边时不时能听到“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这样的词,似乎堂吉诃德已经成为一位“一心追求荒诞理想的典型人物”。现在,当我领略过一些人生的讽刺,也了解造物主会怎样捉弄人,再重新拾起《堂吉诃德》慢条斯理细读时,又是不一样的况味和景象了。
本书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个真正令人心碎的悲剧英雄,为了实现自己信仰的骑士道,不畏艰难险阻,不惜陪上性命,受尽了命运的挫折、世人的嘲弄,最后郁郁不得志而亡。有时候,我心里忍不住要埋怨塞万提斯对堂吉诃德命运的安排未免太刻薄残酷了一点。看着那些下流俗物,穿着华服美裳,顶着公爵贵族的头衔,却把一个才德远胜过他们的人拿来取笑逗乐。尤其是作者最后安排堂吉诃德在临死前清醒过来,意识到骑士小说害人发疯,世界上本没有什么游侠骑士,作者的讽刺力量是否太猛烈了一点,为了把当时风靡西班牙的武侠小说就此扫除吗?堂吉诃德信奉骑士道时,他看到现实中一切丑陋卑鄙的东西,都用“着了魔法师的道”一言以蔽之,这样就解释了许多疑惑和遭遇。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一片狂热地为这个理想尽忠尽责,坚持真理。然而,当他的信仰土崩瓦解时,这位温柔多情、才情过人的绅士,将怎样面对这个现实世界啊。
堂吉诃德崇信骑士道,是从头到脚、从表皮到骨子里的崇信。小到日常吃喝、言谈、打扮,大到骑士应具备的学识、修养、品德,他都尽力效仿,惟恐不足。同时,堂吉诃德还是一个十足的诗人和辩论家,他能说会道、振振有词,谈论起教育子女、诗歌和诗人、作品的翻译,以及桑丘做总督时的注意事项等等,见解精辟、见识高明。
说到桑丘,真是堂吉诃德的好搭档,也许他们两人合在一起才是本书真正的主人公。桑丘和堂吉诃德,犹如两面镜子,照射出彼此的形象,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犹如中国古代工整对仗的骈体文。堂吉诃德爱冒险、好幻想,桑丘胆小如鼠、明哲保身;堂吉诃德言谈高雅、彬彬有礼,桑丘说话粗鲁、好用俚语,就连两人的牲口也是一个对照,暗合主人的身份。全书最有趣的莫过于主仆两人的对话了,两人一路的谈论、争吵、说教,使得读者既聆听了高见,也看清了世界。
自从塞万提斯创造出堂吉诃德以来,这个人物极大的复杂性就一直颇受争议。有人批判他令人晕眩的理想主义,有人赞赏他可敬可佩的英雄气魄,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当然也不乏“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既然经历了三百多年,他没有湮没在故纸堆中,那么就顺势随性,让他继续这么流传下去吧。
《小王子》(詹祎蕊)
有人说,它是一部童话,却不知它是一部悲剧。对于书中小王子来说,他的爱是忧伤的、沉重的。每一部童话的结局都是灰姑娘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小王子却在刚发现爱的真谛后,死在了沙漠中。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主要是从“我”的角度讲述小王子的游历过程。正因一朵美丽而娇气的玫瑰,小王子离开了一向平静地生活着的小游星,他先后游历了六个星球,在这些星球上,他遇到一些他觉得很不可理喻的大人,狂妄自大的国王、财迷心窍的商人、迂腐的点灯人……于是他不断地感慨,“大人的世界确实个性。”在那里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这些大人们的空虚、盲目和愚妄,也道出了成人的孤独寂寞、无可适从的处境。
最后他来到了地球,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只狐狸,这只狐狸给他解决了那朵娇气的小玫瑰给他带来的对爱的疑惑,使他明白,爱意味着职责、意味着慈悲,有了爱,生活里的一切才有了好处。狐狸告诉他:“对于你使之驯顺的东西,你永远有职责。你要对你的玫瑰尽责。”“如果你使我驯顺了,我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欢快起来。我将会听出一种与众不一样的脚步声。你有着一头金发,于是,一旦你使我驯顺了,这将变得妙不可言!金色的小麦将使我回想起你来。于是我就会爱上穿行麦浪的风声。”爱使人懂得了忧伤和痛苦,同时使人摆脱了孤独寂寞,使生活变得有充满情趣和好处。正像小王子对“我”说的:“这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于是作者明白,这世界上,一只小绵羊吃掉一朵花儿,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对于小王子来说,“那就如同所有的星星顷刻间都熄灭。”
最后,小王子在离开他的星球一周年之际,让毒蛇咬死了他,这样他能够“摆脱躯体的重量”,回到他的小游星,回到他的骄傲而脆弱的玫瑰身边。小王子走了,就像卖火柴的小姑娘飞向与奶奶在一起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世界一样,他奔向他永恒的爱。留给这世界的只是金色的麦田和一园子无关紧要的玫瑰花,还有我们在徒劳地哭泣。而我们就像渴望被驯顺的狐狸一样,对着麦田思念着小王子金色的头发。正如小王子,我坚信沙漠里确实藏着水井,能听到辘轳在风中的声音,并饮了那令荒漠变得美丽的甘泉。
我们终究做不了小王子,因为我们并不了解他,但是我们有这和他一样的纯洁的心,带着他,在繁华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彼岸。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遗失了才想去拾回。如同书中所描述的,童年是美好的,我们不能祈求上帝让时间停止,让现在成为不朽,但是我们可以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着阳光。
小王子象征的意义很多,我觉得他是一种纯真的代表,是我们内心最美好的一面,一种坚定的力量,是我们在成长中慢慢丢失的品质。作者是在撒哈拉沙漠遇难时遇见小王子,也是在飞机修好准备回城时失去了小王子,我想小王子就是作者纯洁的本心,在一个人的沙漠里,他找到了最初的心,这颗心告诉他很多事,关于一切忙碌的大人,关于失去的玫瑰,关于被驯服的狐狸。
小时候我们总是急着想去长大,我们偷穿大人的高跟鞋,在随心所欲地大笑和哭泣的同时渴望独立和自由,殊不知真正的自由,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跟随我们的初心渐渐失去了。没有人可以拒绝长大,拒绝肩负责任,或许我们无法停止那趟目的地的列车,但是在向前的过程中,不妨抬头看一看那闪亮的星星,里面有我们美好的初心,它足以照亮我们整个世界。
在这篇文章里有太多的想象空间,也有太多令人寻味的意思。或许我没读懂,或许正因年龄阅历限制我读不懂。请读一读《小王子》,你将发现生活不再苦闷、无趣,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得抛开世俗的眼光,持续一份童稚的纯真。没有人永远停留在童年,但是我们能够永远持续一份纯真的童心。然而文章里的意思肯定不止这些,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白说》(陈俊宇)
央视名嘴白岩松可谓家喻户晓,一直很喜欢他的讲话风格,我眼中的白岩松理性而有温度。去年闲来无事翻阅畅销书排行榜发现了《白说》这本书,当时很好奇,白说?到底指的什么?带着些许困惑买下了此书,到手之后翻阅发现,这其实是作者的一种调侃,但更多的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为什么前行和怎样前行。
这本书汇总了白岩松在不同场合的演讲稿,书中分为“岁月(活着不是非赢即输)”、“价值(得失不是非有即无)”、“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态度(进退不是非取即舍)”、“时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五个部分二十余章,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在讲故事,用感性的方式传达理性,文字比较直白易懂、说理通透,虽说深刻的东西不多,读过之后,很多地方仍颇有感触。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纷乱、功利,很多时候让人惶惑不安,缺乏安全感,认为受到委屈或不平等待遇的人太多,所以人们心烦气躁、意乱情迷。对于此,只有先去理解和包容,才会获得情感的共鸣。待情绪归于平静,再细细研磨,然后终会明了:受到委屈或不公平的待遇,别着急,把它留给时间,不要总是当下见。当你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之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和收获。其实,人生的大道理,认认真真去做就好了,没必要去争。正如他说的:包容是阅读的另一种趣味;能面对平淡,就是不平淡。
仔细想来,书中言语虽然平淡,但充满着理性和思考。书中所说:一个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如果你的工作随时可以被取代,任何人经过培训都能做到,那何来高度?正是由于不可替代性来自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生活不会给你那么多的机会,所有的不平淡,都是在忍耐了足够多的平淡之后诞生的。我们能做的是安静地做好眼前的事,接受生活的真相,然后把平淡向幸福那儿靠。
“幸福”应当是当下我们谈论最多的字眼。但诚如白岩松说的那样,幸福就像百分之百的黄金,没有绝对的抵达,但是可以无限靠近。也许,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而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人们格外需要学会在不完美中让内心得到纾缓和解脱,回归到正常的日子当中。